迫不及待地看了第一天的上映,期待高,也没让我失望,就仅有的一点记忆写一点感想。
《Barbie》是我的童年,当时并没有想过一个玩具的背后,可以赋予她如此多的含义和力量。
我只知道,当《巴啦啦小魔仙》还没出来的时候,我看《四驱兄弟》和《火力少年王》,它们让我很想玩赛车和悠悠球,但这些片的主角都是男性,理所应当的,我身边玩的多的人也是男性,他们还从小就很喜欢教导人“怎么做”,“怎么玩”。
所以我自己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意思了。
后来我注意到,文具店里出现了芭比的玩具
《芭比》并不是一部女权电影。
它更像是杨笠的脱口秀合集外国版,女性的视角,被辣评的男性和父权体系,是调侃的,温柔的,充满体贴的,是不触及底线的,是不痛不痒的,结尾还是合家欢式的find yourself。
真正的女权不仅是权利,还是权力(没有权力保障的权利是空谈),而权力的斗争都是政治性的,是严肃的,艰难的,甚至可能是丑陋的,险恶的,充满流血和伤痛的。
《芭比》没有《妇女参政论者》那么严肃和真实,也没有《使女的故事》那么尖锐和惨烈。
如果你是一名三观正常的男性,且有一名心仪的女孩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欢乐的电影了!!!
本来在排片和宣传都在大片云集的暑期档暗暗浅水的“她”,一经上映,便火速在这个夏天掀起了粉红色的浪潮。
豆瓣开分8.8,是近年来鲜有的好莱坞大片的惊人反响。
用荒谬暗讽真实,用戏谑重写童话。
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地聊一聊“她”的前世今生——
[芭比]
《芭比》这个片名和同期上映的诸多大片相比其实并不是很让人有想要冲进影院观看的欲望。
影院中也不乏许多家长带着自己的还在玩芭比娃娃的孩子来观看,
可是这部影片的定位完全不是芭比动画大电影的合家欢级别。
在美国
昨天刚刷完《芭比》,今天一时兴起,重刷了一遍《律政俏佳人》。一个是20年前的爆款,一个是20年后的爆款。两部电影对比着一起看就能发现,20年间女性主义的发展给电影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想要重刷的契机,首先是因为,两者的主视觉语言都选择了身穿粉色裙子,金发碧眼的大美女形象。除此之外,它们的内核也很一致:从刻板印象着手,尝试打破刻板印象。《律政俏佳人》里,想要改变的是“金发碧眼,身材火辣的多为笨蛋美人”的刻板印象。(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刻板印象
两天前,身边的一位朋友写了篇关于《芭比》为何是“一般”的随笔,和这篇 《越想越反感》 有许多相近观点,恰逢一位友邻也写了篇 《越想越反感〈越想越反感〉》 ,遂一并整理归纳。
观点1:过于说教
具体描述包括:“价值观输出全靠喊口号”、“所有价值观全部用嘴讲,而且真的铺垫生硬”。
友邻的反驳:本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讽刺台词及桥段,包括“肯开始接触父权制之后以此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制造出的种种笑料”、“芭比们将计就计反攻”这些事件中的内容。因此,“这些内容有任何说教的成分吗?”
在真正看到《芭比》之前先被迫接收到了一些夹杂着男女对立的争议,一片乌烟瘴气,而且是越看越觉得莫名其妙,如果您真的会被这样一部包裹着歌舞和糖果色的“科普型女性电影”冒犯到,那不好意思,您就是应该被冒犯(且不说我怀疑挑起性别对立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没看),应该被狠狠冒犯。高司令的肯用极其夸张的表演展现出来的高纯度“男子气概”估计还真就是您的生活信条(?算了,至少您也得先练出高司令的身材吧)
《芭比》在女性议题上闪烁着天真的理想主义,它对于一些看似理所应当的社会共识是抱有信心的
芭比:披着女权外衣的广告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jinyulanhu.com/yingshidaquan/vid-51452.html